一、 临床血液体液室

1.血液一般检查

血红蛋白测定(Hb)

鉴别贫血类型

红细胞计数(RBC)

通过对红细胞数量的检查,可对贫血进行诊断或鉴别诊断

红细胞比积测定(HCT)

临床上常用于诊断贫血的严重程度及鉴别贫血的原因

红细胞参数平均值测定

病理学变异:

(1)升高见于营养不良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营养不良;吸收不良;胃切除术后、肠病、裂头缘虫等寄生虫病;及恶性贫血、混合缺乏、叶酸、B12、癌;遗传原因)。酒精性肝硬化、胰外功能不全、获得性溶血性贫血、出血性贫血再生之后和甲状腺功能低下

(2)降低见于小细胞低色素贫血(感染引起的继发性贫血:高铁血症见于铁救幼红细胞然血和铅中每及CO中毒)全身性溶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先天性丙酮酸激酶缺乏症)

网织红细胞计数(Ret)

病理学变异:

(1)升高见于营养不良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营养不良;吸收不良;胃切除术后、肠病、裂头缘虫等寄生虫病;及恶性贫血、混合缺乏、叶酸、B12、癌症;遗传原因)。酒精性肝硬化、胰外功能不全、获得性溶血性贫血、出血性贫血再生之后和甲状腺功能低下

(2)降低见于小细胞低色素贫血(感染引起的继发性贫血;高铁血症见于铁粒幼红细胞贫血和铅中毒及CO中毒),全身性溶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递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先天性丙酮酸激酶缺乏症)

红细胞沉降率测定(ESR)

(1)血沉增快临床常见于:

<1>生理性增快:

12岁以下的儿童、60岁以上的高龄者、妇女月经期,妊娠3个月以上血沉可加快,其增快可能与生理性贫血或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有关

<2>病理性增快:

  • 各种炎症性疾病:急性细菌性炎症时,炎症发生后2~3天即可见血沉增快。风湿热、结核病时,因纤维蛋白原及免疫球蛋白增加,血沉明显加快
  • 组织损伤及坏死;如急性心肌梗死时血沉增快,而心绞痛时则无改变
  • 恶性肿瘤:增长迅速的恶性肿瘤血沉增快,可能与肿瘤细胞分泌糖蛋白(属球蛋白)、肿瘤组织坏死、继发感染或贫血等因素有关
  • 各种原因导致血浆球蛋白相对或绝对增高时。血沉均可增快,如慢性肾炎、肝硬化、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淋巴瘤、系统性红斑狼疮、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黑热病等
  • 其他:部分贫血患者,血沉可轻度增快。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肾病综合症、粘液水肿等患者,血中胆固醇高,血沉亦见增快

(2)血沉减慢一般临床意义较小,严重贫血、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和纤维蛋白原含量重度缺乏者,血沉可减慢

白细胞计数(WBC)    

病理性变化:

(1)增多:常见于急性感染、严重组织损伤、急性失血、手术创伤后、尿毒症、血液病、中毒、严重烧伤等

(2)减少:多见于病毒感染、伤寒、副伤寒、黑热病、疟疾自身免疫性疾病、脾功能亢进、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减少症、X线照射、长期服用氯霉素、磺胺类药物和肿瘤化疗药物等

白细胞分类计数(DC)

间接求出每升血液中各种白细胞的绝对值

嗜酸性粒细照直接计数

(1)增多:

<1>过敏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荨麻疹、食物过敏、变应性肺炎、血管神经性水肿

<2>某些皮肤病:湿疹、疱疹样皮炎等

<3>寄生虫病:如蝈虫病、钩虫病、血吸虫病、丝虫病、包囊虫病等

<4>某些传染病:如猩红热等

<5>血液病:嗜酸性粒细胞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2)减少:

常见于伤寒、副伤寒、严重烧伤、手术后严重组织损伤,以及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后

异常白细胞形态检查

(1)核象变化

<1>核左移;说明外周血中幼稚或杆状核粒细胞增多,见于急性白血病,急性化脓性细菌感染,急性中毒,急性溶血。正常妊娠、缺氧及低血压也可出现细胞核左移现象

<2>核右移:说明中性粒细胞核分叶过多,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恶性贫血,化疗及炎症恢复期,遗传性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尿毒症等

<3>分叶过少:乳酸缺乏症,假性Pelger-Huet异常等

(2)其他核异常

环形或面包圈型核:见于慢粒,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等

(3)中性粒细胞胞质变化和异常

<1>颗粒异常:中毒颗粒见于较严重的化脓菌感染,但轻微的中毒颗粒也可见于正常孕妇

<2>空泡变性:常见于化脓性感染患者,也可能与粒细胞部分退化有关或遗传性疾病等

<3>内涵物的存在:Dohle小体,主要见于细菌性感染,炎症和烧伤,也可偶见于骨随异常增生综合征,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等

(4)中性粒细胞大小不均或出现中毒颗粒:见于较严重的化脓性感染

(5)卫星核淋巴细胞;见于长期化疗,放疗,常作为致畸、致突变的指标之一

(6)异形淋巴细胞: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性肝炎,风疹等

血小板计数

(1)血小板增多:

<1>原发性血小板增多:可发生血栓或血栓性并发症

<2>骨髓增生性疾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骨髓纤维化症等

<3>急性大出血、急性溶血、急性化脓性感染

<4>脾切除手术后

(1)血小板减少:

<1>血小板生成障碍:见于骨髓造血功能受损而致造血功能障碍性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放射病和放射治疗、化疗后,骨髓纤维化等

<2>血小板破坏或消耗过多;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藏、进行体外体循环手术等

<3>服用某些药物可使血小板减少:如氯霉素、链霉素、青毒素、磺胺类药、阿司匹林、氯丙嗪、抗甲状腺药物等

血细胞分析

血细胞分析最常使用的就是血常规的检查。它包括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及其分类、血小板计数等,共有10来个项目

2.尿液一般检查

尿常规检查

(1)尿液颜色

<1>血尿:泌尿系统炎症、结石、肿瘤、结核、外伤,也可见血液系统疾病

<2>血红蛋白尿:血管内溶血。肌红蛋白尿:挤压综合征,缺血性肌坏死

<3>胆红素尿:胆汁淤积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

<4>脓尿:泌尿系统感染

<5>乳糜尿:丝虫病,肾周围淋巴管梗阻

<6>脂肪尿:肾病综合征

(2)尿透明度

混浊:有大量结晶、血液、脓液及乳糜尿时

(3)尿酸碱度(尿pH值)

了解尿液的酸碱度,对诊断某些肾脏或代谢性疾病可提供重要线索

(4)尿比重

比重低见于慢性肾炎,尿崩症

(5)显微镜检查

<1>红细胞增多:泌尿系统结石、肾盂肾炎、肾炎、结核、急性膀胱炎、泌尿系统肿瘤

<2>白细胞增多:泌尿系统感染、结核

<3>颗粒管型:持续多量出现于急、慢性肾炎

<4>透明管型:肾炎、肾盂肾炎、发热性疾病有时少量出现

(6)化学检查

<1>蛋白阳性:肾炎、慢性肾炎;泌尿系统感染、高热、肾结核

<2>糖阳性:糖尿病

<3>酮体阳性:过度饥饿,严重糖尿病

<4>尿胆原阳性:常见于肝炎,肝癌等引起的黄疸及溶血性黄疸

<5>胆红素阳性:胆汁淤积性黄疸

尿酸碱度测定

(1)生理性降低

饮食以动物性为主,pH值降低;夜间睡眠时,有轻度的呼吸性酸中毒,于是尿pH值减少。剧烈的生理活动,如剧烈运动、应激、饥饿、大汗时尿pH降低

(2)生理性增高

以植物性为主,pH>6。餐后,胃酸分泌增多,尿液酸分泌减少,pH值增大

(3)病理性降低

尿pH的降低见于;呼吸性或代谢性酸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痛风、发热、饥饿、肺气肿、尿酸盐或胱氨酸结石、尿路结核、肾炎、失钾性的代谢性碱中毒、严重腹泻。此外,服用药物如氯化钙、氯化铵、氯化钾等使尿pH降低

(4)病理性增高

尿pH增高见于:呼吸性或代谢性碱中毒、细菌分解尿素、胃小管性酸中毒、胃吸引、长期呕吐、感染性膀胱炎、肾盂肾炎。变形杆菌性尿路感染时呈碱性尿

尿比重测定

(1)尿比重升高

可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心力衰竭、高热、脱水、糖尿病、糖尿病酮症、妊娠中毒症等,也可见于尿中含葡萄糖和碘造影剂时

(2)尿比重降低

尿毒症、休克、肝肾综合征、尿崩症、神经性多尿、肾小管损伤、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肾衰竭等

尿蛋白定性

(1)生理性增高

高蛋白饮食者、剧烈运动、精神激动、受寒体位变化、青少年快速生长期等

(2)病理性增高

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重链病、溶血性疾病、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急性肾衰、高血压肾病、肾病综合征、中毒性肾病、狼疮性肾病、糖尿病肾病、高热、多囊肾、泌尿系统感染、炎症等

尿糖定性试验

糖尿病诊断的初筛试验

尿酮体定性试验

(1)糖尿病酸中毒

糖尿病患者的糖代谢发生障碍时,脂肪和脂肪酸大量分解,肝生成的酮体超过肝外组织转化、利用时,就会引起酮血症、酮尿症

(2)非糖尿病性酮尿

妊娠呕吐、妊娠中毒症、腹泻脱水、严重营养不良、严重饥饿、运动过度、禁食、过分节食、严重呕吐、酒精性肝炎、肝硬化等,因糖代谢障碍而出现酮尿

(3)中毒

如氯仿、乙醚麻醉等

(4)服用双胍类降糖药

对于服用双胍类降糖药治疗者,虽出现酮尿,但血糖、尿糖正常

尿二胆检查

如果在尿液中查到胆红素,则病人患有肝胆系统疾病,如果将尿液稀释20倍以上,仍能查到尿胆原,则意味着病人红细胞迫害过多,溶血或肝脏受损的情况存在。需引起注意的是,如果黄疸病人反复检查,尿中查不到尿胆原,也是一种病态,它意味着胆道阻塞不通,病人此时往往会有深度黄疸

尿妊娠试验

正常妊娠35-40天后即可出现阳性反应,在怀孕60~90天时阳性程度最强,阳性率达98%以上。120天后可能下降或呈阴性反应

除了正常妊娠外,宫外孕、不完全流产、绒癌、恶性葡萄胎、畸胎瘤等也可出现阳性

注:尿液检测结果可作为参考手段,必要时应该检测血液中HCG值

尿沉渣镜检

(1)红细胞>3个/HPF,且尿液外观无血色者,称为镜下血尿。正常人特别是青少年在剧烈运动、冷水浴、久站或重体力劳动后可出现暂时性镜下血尿。另外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泌尿系统感染、前列腺炎、精囊炎以及各种原因引起的出血性疾病等也可以引起血尿

(2)白细胞>5个/HPF,称为镜下脓尿。多见于泌尿系统感染如肾盂肾炎、肾结核、膀胱炎、尿道炎、前列腺炎等以及女性阴道炎、宫颈炎等

(3)正常尿液中无肾小管上皮细胞,当出现和增多时可能系急性肾小管坏死、肾移植排异反应和间质性肾炎。尿中如有过多的上皮细胞粘附细菌,提示存在泌尿系感染

(4)管型

<1>透明管型正常人偶见,在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恶性高血压和心力衰竭时可见增多

<2>颗粒管型见于急性及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肾移植术后排异反应期等

<3>红细胞管型表示血尿来源于肾实质。常见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小管坏死、肾移植后排斥反应等

<4>白细胞管型常见于急性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多发性动脉炎、肾病综合征等

<5>肾上皮细胞管型此种管型出现,多为肾小管病变,见于急性肾小管坏死、急性肾小球肾炎、间质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肾淀粉样变、重金属中毒等

(5)结晶

病理性的结晶有胱氨酸、亮氨酸、胆红素和药物结晶等。某些结晶的出现还有助于对结石的诊断和分析

(6)寄生虫

尿检中可发现丝虫微丝蚴、血吸虫卵、蛲虫等,常在妇女尿中见到阴道毛滴虫,有时男性尿中也可见到

(7)细菌

在新鲜尿液中发现多量细菌,表示泌尿系道有感染

3.粪便一般检查

粪便常规

胃肠道疾病及诊断肠道寄生虫等

隐血试验

粪便隐血试验对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有重要价值现常作为消化道恶性肿瘤早期诊断的一个筛选指标

二、 临床生化检查

1.糖及其代谢物测定

葡萄糖测定

高血糖:某些生理因素(如情绪紧张,饭后1-2小时)及静脉注射肾上腺素后可引起血糖增高。病理性增高常见于各种糖尿病、慢性胰腺炎、心肌梗塞、肢端巨大症,某些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机能亢进、垂体前叶嗜酸性细胞腺瘤、垂体前叶嗜碱性细胞机能亢进症、肾上腺机能亢进症等。颅内出血,颅外伤等也引起血糖增高

低血糖:糖代谢异常、胰岛细胞瘤、胰腺瘤、严重肝病、新生儿低血糖症、妊娠、哺乳等都可造成低血糖

血清果糖胺测定

血清果糖胺测定是反映近1-3周血糖水平的指标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糖化血红蛋白参考单位是指占总血红蛋白的百分率。糖化血红蛋白的浓度反应测定前1-2个月平均血糖水平。尤其是糖尿病,每月测定1-2次,以便更好地了解病情控制的程度

血浆乳酸测定

组织严重缺氧可导致三羧酸循环中丙酮酸需氧氧化的障碍,丙酮酸还原成乳酸的酵解作用增强,血中乳酸与丙酮酸比值增高及乳酸增加,甚至高达25mmol/L。这种极值的出现标志着细胞氧化过程的恶化,并与显著的呼吸增强、虚弱、疲劳、恍惚及最后昏迷相联系,即使酸中毒及低氧血症已得到处理,此种高乳酸血症常为不可逆的。见于休克的不可逆期,无酮中毒的糖尿病昏迷和各种疾病的终末期

在休克、心失代偿、血液病和肺功能不全时,常见的低氧血症同时有高乳酸血症,在低氧血症及原发条件处理后常是可逆的,在肝脏灌流量降低的病例,乳酸由肝的移除显著降低,会出现乳酸酸中毒

全血乳酸测定

异常结果:检查结果为乳酸过量。

(1)休克状况的评估:血乳酸升高常见于循环性休克的患者,循环性休克(严重低血压)可由血容量的减少(失血或脱水),心输出量减少或脓毒血症(脓毒性休克)性血流紊乱等引起冠状动脉分流术

(2)主动脉内球囊起博器植入术:主动脉内球囊起博器植入术(IABP)有时作为在心外科手术遇到困难时的一种治疗手段。即便如此,其死亡率也是相当高的。如果有一个早期指标可提示全血乳酸测定IABP不成功,就可考虑采用其它的机械性的心血管治疗方案,最新研究表明血乳酸升高可作为IABP反应性差的早期指标

(3)急诊科(ED)胸痛患者的分类救治:血乳酸升高可作为因患胸痛来ED就诊病人的重要鉴别诊断指标,鉴别诊断有关的重症心脏病,如急性心肌梗塞(AMI),多种充血性心衰或严重的心律失常。乳酸水平与死亡率升高明显相关,并提示需要采取紧急医疗救治。乳酸正常的就诊患者基本上可排除AMI的发生。需要检查的人群:休克病人,急诊人群

2.血脂和脂蛋白测定

血清总胆固醇测定

胆固醇的监测用于评估罹患动脉硬化的风险以及对脂类/蛋白质的代谢紊乱进行诊断和监测治疗

(1)高脂蛋白血症与异常脂蛋白血症的诊断及分类

(2)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的判断

(3)CHO增高或过低可以是原发的(包括遗传性),营养因素或继发于某些疾病,如甲状腺病、肾病等。当CHO值在5.17-6.47mmol/L时,为动脉粥样硬化危险边缘;6.47-7.76mmol/L为动脉粥样硬化危险水平;>7.76mmol/为动脉粥样硬化高度危险水平;<3.1mmol/或<2.59mmol/L为低胆固醇血症

血清甘油三酯测定

检测甘油三酯用于对患有糖尿病,肾病,脂代谢紊乱以及多种内源性疾病的诊断及监测治疗

(1)增高:可以由遗传、饮食因素或继发于某些疾病,如糖尿病肾病等。TG值2.26mmol/以上为增多;5.65mmol/L以上为严重高TG血症

(2)降低:常见于甲亢、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肝实质性病变、原发性B脂蛋白缺乏及吸收不良

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

HDL的浓度与动脉硬化综合症的发病率有相关,所以检测血清中的HDL有助于防止罹患冠心病,而HDL浓度降低尤其伴有甘油三脂浓度升高时,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危险

(1)增高:原发性高HDL血症、胰岛素、雌激素、运动、饮酒等

(2)降低:常见于高脂蛋白血症、脑梗塞、冠状动脉硬化症、慢性肾功能不全、肝硬化、糖尿病、肥胖等

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

低密度脂蛋白的胆固醇将存在于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中,对于评估罹患冠状动脉综合防治症的风险,作为一个单独的指标,LDL的浓度检测是最具有重要意义的指标

(1)增高:高脂蛋白血症。血清载脂蛋白AI测定的临床意义:载脂蛋白AI是高密度脂蛋白的主要结构蛋白,它是反应HDL水平的最好指标

(2)降低:常见于高脂血症、冠心病及肝实质性病变

血清载脂蛋白AI测定

结合检测ApoA1和ApoB并且计算其比值能够反应脂类代谢异常以及患有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的危险程度,高浓度的载脂蛋白A-1和低浓度的ApoB与这些疾病的低风险相关良好

血清载脂蛋白B测定

结合检测ApoA1和ApoB并且计算其比值能够反应脂类代谢异常以及患有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的危险程度,高浓度的载脂蛋白A-1和低浓度的ApoB与这些疾病的低风险相关良好

载脂蛋白B是低密度脂蛋白的结构蛋白,主要代表LDL的水平,病理状态下APOB的变化往往比LDL明显

(1)增高:常见于高脂血症、冠心病及银屑病

(2)降低:常见于肝实质性病变

3.无机元素测定

钾测定

正常情况:(3.3-5)mmol/L

(1)增高:少尿,阿狄森病,类癌综合征,饥饿,慢性消耗性疾病,发热,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服用安体舒通、氢苯喋定等利尿剂

(2)降低:钾摄入不足、呕吐、腹泻导致钾的缺失,肾功能障碍,醛固酮增多症,柯兴综合征。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服用利尿剂、糖皮质激素等

钠测定

正常情况:(134-143)mmol/L

(1)增高:呕吐、腹泻,多尿引起的水分不足,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肢端肥大症

(2)降低:肾功能障碍,尿毒·症,应用速尿等利尿剂,阿狄森病,21-羟化酶缺乏症,心功能不全,失代偿性肝硬化

氯测定

正常情况:(95-105)mmol/L

(1)增高:少尿,呼吸性碱中毒

(2)降低:肾功能障得,尿毒症,应用速尿等利尿剂,阿狄森病,21-羟化酶缺乏症,心功能不全,失代偿性肝硬化

钙测定

正常情况:(2.25-2.75)mmol/L

(1)增高:甲状旁腺机能亢进,骨肿瘤,应用维生素D过量

(2)降低:手足抽搐症,甲状旁腺机能不全,维生素D缺乏症,骨质软化症,佝偻病,慢性腹泻,阻塞性黄疸,肾脏病,急性出血性胰腺炎

无机磷测定

正常情况:(0.97-1.6)mmol/L

(1)增高:肾功能不全,甲状旁腺机能低下,肿瘤骨转移,肢端肥大症,维生素D中毒,废用性骨萎缩

(2)降低: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吸收不良综合征,肾小管功能不全,范可尼综合征

镁测定

正常情况:(0.7-1.15)mmol/L

(1)增高:肾小球肾炎,少尿,肌无力症

(2)降低:尿毒症,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使用利尿剂,妊娠

铁测定

正常情况:(9-27)umol/L

(1)增高:再生障碍性贫血,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

(2)降低:缺铁性贫血,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感染,恶性肿瘤,肾性贫血

血清总铁结合力测定

(1)生理性变化:

新生儿降低,女青年和孕妇增高

(2)病理性变化:

<1>降低:转铁蛋白合成减少,如肝硬化、转铁蛋白丢失,如肾病综合征、肿瘤及非缺铁性贫血等

<2>增高:转铁蛋白合成增加,如缺铁性贫血和妊娠后期;转铁蛋白释放增加,如急性肝炎和肝细胞坏死

全血铅测定

铅为有毒金属元素,铅增高可引起肾上腺素皮质功能减退,高血压、贫血、胃肠功能衰乱,儿童智力下降和行为异常等,损伤生殖细胞及性功能

微量元素测定

检测人体内微量元素平衡状态,预防微量元素失衡所致疾病的发生

4.肝病的实验诊断

血清总蛋白测定

正常情况:(60-80)g/L

(1)增高:总蛋白增高,脱水

(2)降低:血液稀释,饥饿,营养不良,消化吸收不良综合征,严重甲状腺机能亢进,重症糖尿病,烧伤,蛋白质吸收功能障碍的胃肠道疾患,出血

血清白蛋白测定

正常情况:(35-50)g/L

(1)增高:脱水

(2)降低:营养摄入不足,肝硬化,烧伤,低蛋白血症,肾病综合征

血清前白蛋白測定

(1)降低:诊断和监测营养不良,诊断肝病,诊断急性时相反应

(2)升高:肾病综合症>500mg/L(此时ALB<30g/L)

发作期PA升高ALB下降

前白蛋白与肝病:

<1>早期肝脏疾患可使前白蛋白合成降低

<2>早期肝功能损伤指标

比转氨酶特异性好,比白蛋白敏感性强,多数肝病患者前白蛋白下降50%

<3>死亡指标降至零则预后极差

<4>营养不良的发生,染病后食欲减退,蛋白质、热量摄入极少疾病本身导致消耗增加,机体进入负氮平衡抵抗力下降,并发症增加,疾病恢复迟缓

<5>血清前白蛋白浓度迅速降低,中等100-160mg/L严重<80mg/L

血清总胆红素测定

(1)溶血性黄疸:总胆红素升高,间接胆红素高度增加、直接胆红素正常或微增

(2)肝细胞性黄疸:三者均升高

(3)阻塞性黄疸:总胆红素升高,直接胆红素高度增加,间接胆红素正常或微增

增高:肝脏疾病和肝外疾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溶血性黄疸、急性黄疸性肝炎、新生儿黄疸、慢性活动期肝炎、闭塞性黄疸、病毒性肝炎、胆石症、阻塞性黄疸、胰头癌、肝硬化、输血错误

血清直接胆红素测定

(1)溶血性黄疸:总胆红素升高,间接胆红素高度增加、直接胆红素正常或微增

(2)肝细胞性黄疸;三者均升高

(3)阻塞性黄疸:总胆红素升高,直接胆红素高度增加,间接胆红素正常或微增

血清间接胆红素测定

(1)溶血性黄疸:总胆红素升高,间接胆红素高度增加、直接胆红素正常或微增

(2)肝细胞性黄疸;三者均升高

(3)阻塞性黄疸:总胆红素升高,直接胆红素高度增加,间接胆红素正常或微增

血清总胆汁酸测定

急性肝炎、慢性活肝、肝硬化、肝癌TBA结果明显增高。TBA测定用于监测慢性肝病意义更大,是一项较实用的肝功能诊断指标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

升高:常见于急慢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脂肪肝、肝硬化、心肌梗塞、心肌炎及胆道疾病等

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

升高:常见于心肌梗塞发病期、急慢性肝炎、中毒性肝炎、心功能不全、皮肌炎等

血清γ-谷氨酰基转移酶测定

升高:常见于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肝硬化、急性胰腺炎及心力衰竭等

血清碱性磷酸酶测定

碱性磷酸酶在发生梗阻时会升高,尤其是阻塞性黄疸。另外在骨骼系统疾病时碱性磷酸酶也会升高。骨折,骨骼肿瘤时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同样可以升高

升高:常见于肝癌、肝硬化、阻塞性黄疸、急慢性黄疸型肝炎、骨细胞瘤、骨转移癌、骨折恢复期。另外,少年儿童在生长发育期骨骼系统活跃,可使ALP增高

注意:使用不同缓冲液,结果可出现明显差异

血清胆碱脂酶测定

(1)增高:维生素B缺乏症、甲状腺机能亢进、高血压、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等

(2)减低:有机磷农药中毒、肝实质细胞损伤、营养不良等

血清5‘核苷酸酶测定

正常情况:(2-17)u/ml

增高:阻塞性黃疸,肝癌

血清α-L岩藻糖苷酶测定

对原发性肝癌进行疗效观察和监测术后复发

血清AFU可以作为血清AFP的良好之互补手段,成为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疗效观察和术后随访的敏感而特异的标志物

原发性肝癌病人的血清AFU活性不仅显著高于健康人,而且显著高于转移性肝癌、胆管细胞癌、恶性血管内皮细胞瘤、恶性间皮瘤、肝硬化、先天性肝囊肿和其它良性肝占位性病变,对原发生肝癌的诊断阳性率为64-81%不等。阳性率的差别可能与研究对象、样本数、对病症诊断标准的控制及诊断临界值的确定有关

血清AFU活性与性别、年龄以及血清ALT、AST、AKP、5-NT、GGT、TB、PT、GGP和ALB等肝功能试验结果不相关,原发性肝癌病人血清AFU活性与肿瘤转移与否及分化程度不相关。对原发生肝癌手术切除或化疗后的血清AFU活性的动态随访,发现AFU活性是下降趋势,AFU活性的重新升高,提示癌症复发。同时,血清AFU升高,对血清AFP阳性或是阴性的肝细胞癌均有明显的定性诊断意义,尤其对肝细胞癌的早期诊断价值值得重视。肝细胞癌手术切除后血清AFU活性动态观察还揭示,测定这一指标有助于对肝细胞癌进行疗效观察和监测术后复发

腺苷脱氨酶测定

肝脏疾病:ADA活性是反映肝损伤的敏感指标,可作为肝功能常规检查的项目之一,与ALT/GGT组成肝酶谱能较全面的反应肝脏病的酶学改变

5.心肌疾病的实验诊断

血清肌酸激酶测定

检测CK以及同工酶活性用于对心肌梗死以及心肌病的诊断及监测治疗

升高:心肌梗塞4-6小时开始升高,18-36小时可达正常值的20-30倍,为最高峰,2-4天恢复正常,另外,病毒性心肌炎、皮肌炎、肌肉损伤、肌营养不良、心包炎、脑血管意外及心脏手术等都可以使CK增高

血清乳酸脱氢酶测定

在各种疾病状态下都使血清LDH升高,最高的LDH水平见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弥散性癌症和休克的患者。中度的升高见于肌肉损伤、肾病综合症和肝硬化,轻度升高见于心肌梗死、肺部梗死、白血病、溶血性贫血和非病毒性肝炎

血清α羟基丁酸脱氢酶测定

用于帮助诊断肝病或心脏病

6.肾脏疾病的实验诊断

尿素测定

用于对肾脏功能进行评估,以及用于鉴别肾前性高尿素血症,肾性高尿素血症,肾后性高尿素血症

肌酐测定

在急性/慢性肾性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对肾透析的监测时,肌酐的测定很有意义

血清尿酸测定

(1)升高:常见于痛风、子痫、白血病、红细胞增多症、多发性骨髓瘤、急慢性肾小球肾炎、重症肝病、铅及氯仿中毒等

(2)降低:常见于恶性贫血、乳糜泻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后

血清转铁蛋白测定

转铁蛋白降低见于:急性感染和严重的肝病、营养不良;蛋白质丢失增加的疾病,如胃病综合征、严重烧伤;严重蛋白质缺乏、腹泻、溶血性贫血、类风湿性关节炎、心肌梗死等

β2微球蛋白测定

正常情况:血液β2-MG在20-39岁<2mg/L,40-49岁<2.5mg/L,60-79岁<3mg/L。尿β2-MG<0.3mg/L

增高:血β2-MG增高提示肾小球功能操作;尿β2-MG增高见于间质性肾炎,多发性骨髓瘤,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肝炎等

视黄醇结合蛋白测定

可作为肾功能早期损害和监护治疗的指标,还可作为肝功能早期损害和监护治疗的指标

血清胱抑素C测定

较血肌酐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为理想的反映肾小球滤过率(GFR)的内源性标志物,50岁以下个体,当GFR下降到80ml/(min.1.73m2)以下,血清胱抑素C既有显著升高

7.胰腺疾病的实验诊断

淀粉酶测定

临床上测定血清和尿液中的AMY主要用于诊断急性胰腺炎

血清脂肪酶测定

(1)升高:急慢性胰腺炎,胰腺淤滞(胰腺癌、胰腺囊肿、胆管癌、胆石症、乳头癌等),肾功能不全、胰腺损伤、穿孔性腹膜炎、胰腺导管阻塞

(2)降低:胰腺癌晚期,胰腺大部分切除等

三、 临床血清免疫学检查

1.性腺类激素

血清泌乳素测定

(1)升高:垂体泌乳素瘤、下丘脑部位肿瘤、垂休瘤、原发性甲减、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肾衰、原发性性功能减退、多囊卵巢综合症、糖尿病

(2)降低:席汉症或垂体肿瘤所数的垂体前叶损伤;多巴胺、左旋多巴等药物影响

血清促卵泡刺激素测定

血清促卵泡刺激素测定是为了了解女性卵巢的储备情况,是一种传统也最基础的预测卵巢功能与储备量的方法

血清促黄体生成素测定

(1)升高:卵巢功能早衰、卵巢发育不良、性腺发育不全

(2)降低:下丘脑、垂体功能障碍

睾酮测定

(1)升高:睾丸细胞间质瘤、柯兴氏综合症、多囊卵巢综合症、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女性多毛症

(2)降低:隐睾病、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综合症、睾丸炎、垂体功能减退、性发育不全、甲减、皮质醇增多症、骨质疏松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雌二醇测定

(1)升高:垂体瘤、畸胎瘤、睾丸间质细胞瘤、多胎妊娠、肝硬化和SLE

(2)降低:卵巢发育不全、无卵巢、继发性性腺功能不全、葡萄胎

孕酮测定

(1)升高:双胎或多胎妊娠、妊高症、子宫内膜腺瘤、妊娠中毒、17α-羟化酶缺乏

(2)降低:原发性或继发性闭经、早产、不孕症、异位妊娠、黄体功能不全

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测定

妊娠及检测胎盘功能有意义,滋养细胞肿瘤诊断与治疗检测(葡萄胎、恶性葡萄胎、绒毛膜上皮癌及睾丸畸胎瘤等)

雄烯二酮测定

(1)增加:女性多毛症,痤疮,先天性肾上腺增生,肾上腺皮质肿瘤,多囊卵巢综合症,应用克罗米芬或HCG时等

(2)降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卵巢功能减退症,镰状红细胞性贫血

17α羟孕酮测定

用于分析男性和女性的普通痤疮、男性秃顶及一些不明原因的不育症

游离睾酮(F-T)测定

更准确反映有生物活性的睾酮的水平,更敏感的诊断男性性腺机能减退及女性的雄性激素分泌过旺

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测定

(1)增高:见于男性性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亢进、肝硬化、慢性肝炎、脂肪肝

(2)降低:见于女性多毛症及男性化、多囊卵巢综合症、肥胖、甲状腺功能减退

抗缪勒氏管激素(AMH)检测

在评价卵巢储备功能方面,抗缪勒管激素(AMH)检测可弥补传统激素检测的不足,快速有效地知道卵巢储备能力高低

2.甲状腺激素类

血清甲状腺素(T4)测定

用于判断甲状腺功能,但是易受血浆蛋白的影响

血清三碘甲状原氨酸(T3)测定

判断甲状腺功能,但受血浆蛋白影响

血清反T3测定

主要用于原发和继发性甲低及甲亢诊断

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测定

与TT4基本相同,但比TT4更为灵敏,且测定值不受TBG的影响

血清游离三碘甲状原氨酸(FT3)测定

与TT3基本相同,但比TT3更为灵敏,且测定值不受TBG的影响;在亚临床甲亢患者,病人甲亢症状不明显,TT3可在正常范围,但FT3多已升高

血清甲状腺结合球蛋白测定

见于桥本氏病,甲状腺癌术后转移,甲亢、甲减

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测定

自身免疫性甲亢的诊断或排除;功能自主性甲状腺多发结节的鉴别诊断:检测Graves病患者治疗和复发情况

血清促甲状腺激素测定

血清促甲状腺激素是诊断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的重要指标

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可以帮助检测是否患有甲状腺疾病

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

桥本(Hashimoto)甲状腺炎患者血清中ATG检出率可达90%-95%;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检出率40%-90%不等

3.糖代谢类

血清胰岛素测定

评估空腹低血糖糖尿病分类、预防糖尿病、评估β细胞活性,研究胰岛素抵抗

血清C肽测定

糖尿病分类、预防糖尿病,评估β细胞活性,监测胰腺手术疗效,不受外来胰岛素影响

血清抗谷氨酸脱羧酶抗体测定

辅助早期诊断1型糖尿病及糖尿病类型的辅助鉴别

胰岛素原测定

糖尿病诊断治疗监测

抗人胰岛素抗体

指导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病人的治疗及预后

抗酪氨酸磷酸酶(IA2)抗体测定

见于糖尿病诊断与分型,初发Ⅰ型DM阳性率70%

抗胰岛细胞抗体(ICA)

异常结果: 

(1)诊断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 

(2)作为糖尿病的分型指标

(3)判断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转归

(4)作为胰岛腺移植术后监测指标。需要检查人群: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患者、糖尿病、NIDDM的患者

血清生长激素测定

垂体腺瘤、巨人症、侏儒症、肢端肥大症诊断及糖尿病研究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测定

IGF-1检测通常用于帮助评估GH缺乏或GH过量

4.心血管和心肌标志物类

血浆肾素活性测定

高血压诊断,分型等应用

血管紧张素I测定

(1)增高:

<1>生理性升高:见于低钠饮食、月经周期黄体期、妊娠等

<2>病理性升高:见于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Bartter综合征、肾血管瘤、单侧肾动脉狭窄、肾脏球旁细胞肿瘤、Desmit综合征、出血、肾上腺功能低下,利尿治疗所致的血容量减少、口服避孕药、肝硬化、肾炎、充血性心力衰竭、原发性高血压、甲亢、嗜铬细胞瘤等

(1)降低:

<1>生理性降低:见于高钠饮食、月经周期卵泡期等

<2>病理性降低;见于类固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等

血管紧张素Ⅱ测定

(1)降低:见于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晚期肾功能衰竭等

(2)升高:见于原发性高血压及其他类型的高血压,分泌肾素的肾球旁器增生症或肿瘤

醛固酮测定

(1)增高:原发性和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长期口服避孕药

(2)降低: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选择性醛固酮减少症、先天性原发性醛固酮减少症。服用某些药物(心得安、甲基多巴、利血平、可乐宁)等抑制醛固酮分泌

高血压诊断,分型等应用

血清肌钙蛋白T测定

确诊心肌梗死,监测血栓溶剂疗效,心脏术后随访,判断病情,指导正确治疗

血清肌钙蛋白I测定

确诊心肌梗死,监测血栓溶剂疗效,心脏术后随访,判断病情,指导正确治疗

血清肌红蛋白测定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鉴别诊断,肌肉创伤,皮肌炎等辅助诊断及再梗死诊断

血同型半胱氨酸测定

为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肌梗死的危险性评价指标,其浓度升高程度与疾病的危险性成正比

B型钠尿肽(BNP)测定

诊断心力衰竭、心肌梗死、高血压并发左心室肥厚等

B型钠尿肽前体(PRO-BNP)测定

是一种反应心功能和心脏相关疾病预后的指标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检测(H-FABP)

可提高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检测对心肌损伤的早期诊断也有价值,跟心电图结合,诊断意义更大

血清肌酸激酶-MB同工酶质量测定

CK-MB主要存在于心肌中,约为心肌总CK的14%,血清CK-MB上升先于总活力的升高,24小时达峰值,36小时内其波动曲线与总活力相平行,至48小时消失

血清肌钙蛋白I测定

确诊心肌梗死,监测血栓溶剂疗效,心脏术后随访,判断病情,指导正确治疗

血清肌红蛋白测定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鉴别诊断,肌肉创伤,皮肌炎等辅助诊断及再梗死诊断

血同型半胱氨酸测定

为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肌梗死的危险性评价指标,其浓度升高程度与疾病的危险性成正比

B型钠尿肽(BNP)测定

诊断心力衰竭、心肌梗死、高血压并发左心室肥厚等

B型钠尿肽前体(PRO-BNP)测定

是一种反应心功能和心脏相关疾病预后的指标

5.肝纤维化类

血清IV型胶原测定

能反映肝纤维化的程度,随看慢迁肝-慢活肝-肝硬化-肝癌病程演变,IV-C胶原在血清含量逐步升高

血清Ⅲ型胶原测定

是肝纤维化的良好血清学指标

血清层粘连蛋白测定

反映肝纤维化,LN与纤维化程度和门脉高压正相关,纤维化后期升高尤为显著。肿瘤患者血清LN水平升高,与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等疾病有关

血清透明质酸酶测定

血清HA在急性,慢迁肝时轻度升高,慢活肝时显著升高;肝硬化时极度升高

甘胆酸测定

甘胆酸是肝胆疾病的主要诊断指标,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文献报道该项目与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联检在肝损伤、肝癌,肝硬化等疾病方面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6.骨代谢类

血清骨钙素测定

骨代谢(骨形成)指标

降钙素测定

(1)增高:见于甲状腺细胞良性腺瘤、甲状腺癌。恶性贫血、急性或慢性肾功能衰竭、甲亢,也可见于小细胞肺癌、胰腺癌、子宫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

(2)减低:见于重度甲亢、甲状腺发育不全等

甲状旁腺激素测定

(1)增高:慢性肾功能衰竭、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骨软化症、单纯性甲状腺肿、异位甲状旁腺激素分泌过量综合征等

(2)降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暴发型流脑、高钙血症以及非甲状旁腺素所致的高血钙等

总Ⅰ型氨基端延长肽(PINP)测定

反映的是骨代谢的一种指标,进一步来说就是反映成骨细胞的能力,骨钙素也是反映成骨细胞的能力

β-胶原降解产物测定(β-CTX)

监测骨质疏松症或其他骨疾病的抗吸收治疗

(1)增高: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变形性骨炎,绝经后等

(2)减低: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症

7.肾上腺功能类

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测定

(1)增高:见于应激状态、原发性肾上腺功能不全、库欣综合症、Nelson综合征、先天性肾上腺增生、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癌

(2)减低:见于垂体功能减退、肾上腺皮质肿瘤、垂体瘤、垂体前叶受损

血浆皮质醇测定

判断肾上腺皮质功能

8.肿瘤相关抗原测定

铁蛋白测定

广谱肿瘤标本物,用于肝癌、肺癌、缺铁性贫血辅助诊断

甲胎蛋白测定(AFP)

运用风险评估软件结合年龄、体重、身高、孕周、吸烟史、糖尿病史等资料评估出胎儿患病的危险度,筛查21-三体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神经管畸形等。用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疗效预后监测;畸胎瘤及胎儿畸形诊断。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AFP也会有不同程度的增高

癌胚抗原测定(CEA)

广谱的肿瘤标志,CEA升高常见于大肠癌、胰腺癌、胃癌、乳腺癌、甲状腺髓样癌等。但吸烟、妊娠期和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非特异性结肠炎等疾病,15%-53%勺病人血清CEA也会升高,所以CEA1不是恶性肿瘤的特异性标志,在诊断上只有辅助价值。此外,血清CEA水平与大肠癌的分期有明确关系,越晚期的病变,CEA浓度越高

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测定(TPSA)

前列腺癌的特异性标志物,前列腺肥大、前列腺炎也可轻度升高

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测定(FPSA)

前列腺癌的辅助标志物,可用于前列腺癌的鉴别诊断。FPSA/TPSA比值有助于区分BPH和前列腺癌

前列腺酸性磷酸酶测定(PAP)

异常结果:

(1)前列腺癌患者血清PAP水平明显增高,且PAP水平随前列腺癌病情进展而升高,有转移者较未转移者升高更为明显。提示血清PAP检测对前列腺癌的分期及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2)血清PAP水平升高还可见于其他恶性肿瘤如骨肉瘤、多发性骨髓瘤以及其他癌的骨转移等

(3)在某些非肿瘤性疾病如前列腺增生、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骨质疏松等亦可出现血清PAP水平升高,但测定值较低。需要检查的人群:有尿频、尿急、尿痛、血尿、骨头疼痛等症状的人群

糖类抗原测定

广谱肿瘤标志物,可用于胰腺、肝、卵巢、肠道、胃、肺等肿瘤的诊断和疗效监测

细胞角蛋白19片段测定(CYFRA21-1)

非小细胞肺癌等肿瘤的诊断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测定(NSE)

小细胞/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肺癌的首选标志物,用于肺癌、甲状腺髓样癌、嗜铬细胞瘤、黑色素瘤、胰内分泌瘤的辅助诊断

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测定(SCC)

肺鳞癌、子宫颈癌、食道癌、肛门、皮肤、口腔癌等麟状上皮细胞癌的鉴别诊断

胃蛋白酶原I检测

胃蛋白酶分泌减少见于胃癌、菱缩性胃炎、慢性胃炎、慢性胃扩张、慢性十二指肠炎、恶性贫血以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胃蛋白酶只有在酸性较强的环境中才起作用(最适pH2),随即pH值的增高,胃蛋白酶活性则降低。胃癌、恶性贫血等胃内无游离酸者,胃蛋白酶的分泌常全无

胃蛋白酶原Ⅱ检测

胃蛋白酶分泌减少见于胃癌、萎缩性胃炎、慢性胃炎、慢性胃扩张、慢性十二指肠炎、恶性贫血以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胃蛋白酶只有在酸性较强的环境中才起作用(最适pH2),随pH值的增高,胃蛋白酶活性则降低。胃癌、恶性贫血等胃内无游离酸者,胃蛋白酶的分泌常全无

血清胃泌素-17定量检测

胃泌素17异常时,提示患者可能出现胃酸分泌异常,说明患者可能存在胃肠道病变,如萎缩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性胃炎、高胃泌素血症、胃食管反流、胃溃疡、胃泌素瘤、胃癌等疾病。另外,部分全身性疾病如短肠综合征、甲亢等,也可引起胃泌素17的升高

人附睾分泌蛋白(HE4)测定

最新的卵巢癌筛查指标,可与CA125联合检测提高卵巢癌筛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9.炎症系列

降钙素原测定

PCT反映了全身炎症反应的活跃程度

白细胞介素6测定

当感染和炎症发生后,IL-6率先生成且水平迅速升高,可在2h达高峰,其升高水平与感染的严重程度相一致,并诱导降钙素原(PCT)和CRP分别在感染2h和6h后开始升高

超敏C反应重白测定

心脑血管疾病风险预测指标,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观察及预后

血清淀粉样蛋白测定(SAA)

被用来检验其在急性炎性疾病的诊断中是否有任何优点仍有待确定

四、 感染免疫检测

1.术前感染检查类

甲型肝炎抗体测定(Anti-HAV)

抗-HAVlgM阳性可诊断为甲型肝炎,若检得低滴度时,应隔2周复测,但应注意风湿因子所致假阳性。抗-HAVlgG阳性提示曾受过HAV感染,但双份抗-HAVlgG滴度4倍以上增长,也有诊断意义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测定(HBsAg)

可以表示过去感染过乙肝病毒,或者在受到乙肝病毒的感染

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测定(Anti-HBs)

(1)抗-HBs阳性证明以往有过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历史,机体产生了一定的免疫力

(2)注射乙型肝炎疫苗或打过抗-HBs免疫球蛋白,抗-HBs可呈现阳性反应

(3)抗-HBs是保护性抗体,血中抗体滴度在1:64或P/N>10以上时才对机体有保护作用和中和作用

乙型肝炎e抗原测定(HBeAg)

(1)HBeAg增高说明患有乙型肝炎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它的出现往往是乙型肝炎的早期或者是活动期

(2)如HBeAg阳性持续时间大于10周以上或更长时间,病人可能进展为慢性持续性感染,肝组织常有较严重的损害,急性乙型肝炎容易演变成慢性肝炎或肝硬化

(3)HBeAg阳性孕妇有垂直传染性,9%以上的新生儿将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HBeAg也为阳性

(4)HBeAg通过感染母亲的胎盘,诱导T细胞对感染的免疫耐受性,使乙肝病毒逃避人体免疫系统对其的清除,使得乙肝病毒持续感染

乙型肝炎e抗体测定(Anti-HBe)

(1)慢性乙型肝炎HBeAb阳性占48.3%,肝硬化为68.3%,肝癌为80%

(2)HBeAb阳性率增高,表明多数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时间可长达7-27年

(3)HBeAb阳性仍会有一定的传染性。在HBeAb阳性的孕妇分娩婴儿中可有20%感染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测定(Anti-HBc)

(1)乙肝核心抗体IgM增高可诊断急性乙型肝炎

(2)单纯核心抗体IgG增高常表示有既往感染

(3)HBcAb对乙型肝炎无保护作用,其持续阳性可长达数十年甚至保持终身

乙型肝炎核心IgM抗体测定(Anti-HBcIgM)

乙型肝炎核心IgM抗体测定(Anti-HBcIgM)是乙型肝炎急性感染的早期标志

丙型肝炎抗体测定(Anti-HCV)

(1)在输血后患肝炎有80-90%的病人是丙型肝炎,其中大部分为阳性

(2)在乙型肝炎患者中,特别是经常使用血制品(血浆、全血)的病人可以引起丙肝病毒的合并感染,使疾病转为慢性化、肝硬化或者肝癌,所以对乙型肝炎的复发病人或是慢性肝炎病人要进行HCV-Ab的检测

戊型肝炎抗体测定(Anti-HEV)

辅助诊断戊型肝炎

人免疫缺陷病毒抗休测定(Anti-HIV)

血清过筛试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明胶颗粒凝集试验)测定阳性,必须做确证实验(蛋白印迹试验),若确证试验也呈阳性,可诊断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

梅毒螺旋体抗体测定

本项目用于梅毒的诊断

2.变应原测定

过敏原检查

过敏原检测可以帮助明确过敏原种类,查到过敏原以后,可以对过敏原进行脱敏治疗,定期检测过敏原,可指导脱敏治疗过程当中脱敏剂剂量的增减等

过敏原检测可以监测过敏性疾病的变化,过敏原并不是一成不变,尤其是食入性的过敏原,通过对过敏原的检测可以指导患者如何忌口,如何进食,如何应对食物过敏

食物不耐受检查

食物不耐受可能引发的各种各样症状:

(1)消化系统:恶心,腹痛,腹泻,腹部剧痛,口臭,打嗝,胀气

(2)皮肤系统:湿疹,面疱,指甲和头发脆性大,头皮屑,荨麻疹,皮肤干燥,黑眼圈

(3)神经系统:疲劳,晕眩,头痛,睡眠困难,焦虑,困惑,忧郁,无法专心,暴躁易怒,坐立不安

(4)呼吸系统:气喘,慢性咳嗽,喉咙痛,流鼻水,鼻后黏液分泌,慢性鼻窦炎

(5)肌肉骨骼系统:关节发炎,关节疼痛

(6)泌尿生殖系统:尿频,尿急,阴道搔痒,阴道分泌物异常

(7)心脏血管系统:胸部疼痛,心律不整,高血压,心跳加速

(8)其它方面:体重快速变动,肥胖,磨牙,口腔溃疡等